close

  2014年6月4日,北京市第11中學和第96中學的高三學生,上了高中階段的“最後一課”。兩所學校畢業年級的師生,以留言、合影等方式,完成了又一年度的畢業典禮。從某種意義上講,畢業生的最後一課,是學校送給他們的成人禮。(6月5日《新京報》)
  無需掩飾,這是一則讓人熱淚盈眶的報道。其令人感動的程度,一點也不亞於都德的《最後一課》。所不同的是,都德那篇膾炙人口的《最後一課》,彰顯的是愛國情懷,而這兩所中學的“最後一課”,卻把濃濃的師生情誼,淋漓盡致的揮灑出來,讓學生的感恩之情和老師的舐生之意,化合成玫瑰的芬芳,永留心間,久久不散。——你要問什麼是社會正能量,這就是。
  不妨回放一下“最後一課”的鏡頭——第11中送給高三的最後一課,是“感謝有你”為主題的畢業典禮,它將高中階段師生相處的點點滴滴,濃縮於這個課堂。這既是給學生的一個懷念,也是一種情緒的釋放。而第96中的高三生們,老師會為每位學生頒發獎狀,肯定他們各自的長處。而且,所有學生都會收到來自老師“私人訂製”的禮物——一張信紙,上面寫有各位代課教師寫給學生的留言。教師湯麗說,所有的信紙,都在現場分發到學生手中。“這是老師們的心意,也是老師們所能給他們的最後一課。”想想,沒有對自己弟子的瞭解,沒有深深的情義和殷殷的期待,怎麼會有如此觸及心靈的禮物?在我看來,現場屢屢出現的師生相擁、淚流滿面、聲音哽咽的場景,就是心心交融的折射。這種發自心底的誠摯,不是“秀”得出來的東西。
  我以為,這樣的“最後一課”,應該成為所有學校觀摩學習的樣板。也就是說,每所學校,在送走自己畢業生的時候,都要對“最後一課”精心準備、認真好上好,讓其成為母校最為珍貴的記憶,伴隨著學生的一生。這,有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、幸福觀,使其在人生之路上少摔跟頭。同樣,這也是學校的神聖的職責——不但教書,更要育人。
  還要看到,和那些最後用撕書宣泄情緒獲得減壓的方式相比,“最後一課”尤顯不凡。它匯聚正能量,傳遞正能量;使尊師品德得以放大,使愛生情懷得以彰顯;同時還為進步鼓勁加油增添動力;就是對學弟、學妹來說,也能帶來正向影響。不至於以頹廢消極的方式,為他們帶個壞頭。至於驅散校園的暴戾歪風,也有看得見的作用。既如此,何不拿來效仿借鑒呢?
  文/雷鐘哲  (原標題:“最後一課”值得借鑒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l24glyhx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